首頁 » 資訊 » 從新創到社企的心路歷程──楊絜茹:「好好做自己就好」

從新創到社企的心路歷程──楊絜茹:「好好做自己就好」

分享:

在一次點開電子信箱的瞬間,楊絜茹的未來似乎瞬間變得清晰。來自國立新加坡大學的錄取信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她的生涯路徑。從高中畢業後就出國留學的她,已獲得香港大學提供的心理學及媒體與文化雙學位。多元的興趣讓她在校期間活躍於各類社團和活動,除了為《換日線》撰寫專欄外,她還積極參與國際論壇、創業競賽,並與他人共同創立了社會企業「流浪之聲」,專注於為香港的少數族裔、移工及難民發聲。

然而,2019年她剛畢業時,就業的難題卻令她感到迷茫。留在香港專心發展流浪之聲的想法面臨現實挑戰;想透過找一份穩定工作來解決簽證及經濟問題,卻又對適合自己的職位毫無頭緒。她一邊投遞履歷,一邊不斷質疑自己的選擇與未來方向。

幸運的是,2019年底出現了轉機。科技人才配對公司Glints打進香港市場,楊絜茹憑藉著其創業經驗,成功被邀請加入行銷團隊,這不僅解決了她的簽證問題,還使她能嘗試多樣的職業挑戰。不過,入職不久後,新冠疫情卻在香港迅速蔓延,她不得不轉為遠距工作。

最初,她還計劃短暫回台灣,卻因為疫情持續擴散而決定在此長期生活。她的職責也隨之調整,專注於商業營運與策略,協助在台灣建立團隊,見證了辦公室從僅有她一人到如今近20人的發展。新創企業的特性使得楊絜茹能接觸到多元的商業運作,儘管她還是新鮮人,卻已肩負起區域辦公室與外部的聯繫重任。

楊絜茹分享,她觀察到,海外學歷在台灣的就業市場並無絕對的優勢,最核心的在於產業需求的變化。舉例來說,在Glints招募行銷及獵頭職缺時,海外經驗能體現適應力,而這是一個關鍵的用人指標。她活動中接觸的應徵者,多數已獲得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邀請,但他們選擇新創的原因,正是因為渴望探索未知的可能性。

在新工作的一年後,楊絜茹毅然決然選擇辭職,決定專攻社會企業。這一決定源於她對於追求職業頭衔的厭倦,真正的動力來自於對自我價值與熱情的追求。她重燃對社會企業的熱情,將Impact Circles帶入台灣,在短短九個月內便組建了成員近500人的社創圈。在這段時間,她也開始申請海外大學,並最終斬獲國立新加坡大學的全額獎學金。

回台灣的楊絜茹,與復甦的心情交織著對過去的反思。她感慨,隨著台灣留學生因香港的不自由而選擇回台,自己卻在文化轉換的過程中感到壓力。在過去於流浪之聲獲得的認可與支持中,回台灣卻常面臨質疑,讓她在表達意見時格外小心,更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她坦言,回到台灣後的她,自我批評增加,對於別人的眼光過度在意,仿佛以工作頭銜為依據,而失去了自我價值感。這些反思促使她在2021年立下的新年願望,就是要釋放自己,無論身處何方,都能自信坦然地追求自己的志向。

楊絜茹的故事告訴我們,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尋找內心真正的渴望、明確自己的價值觀,才是職涯探索的最佳指引。她的經歷中,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期待,以及對自身定位的深刻反思,激勵著更多青年在充滿挑戰的道路上勇於追尋自我。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