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房市冷卻中依然熱鬧:信用管制措施下的建照現象探析

房市冷卻中依然熱鬧:信用管制措施下的建照現象探析

分享:

隨著央行於9月底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台灣房市的買氣明顯減退,不過建商卻在此時迎來了申請建照的熱潮。根據內政部的數據,10月份全台住宅類建照核發數量達到12,628件,月增幅和年增幅分別達到30%和超過10%。這是自2020年以來同期次高的數字,顯示出士氣未因市場環境而消沉,反而出現了意外的活躍趨勢。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指出,在央行實施該被廣泛評價為“史上最嚴”的打房政策後,建照核准數量卻反而有所增加,這主要是因為建商在材料申請與計畫推進時,往往需要提早準備。而10月在傳統上也是接續暑假期間的小旺季,業者會抓住這一時期推案,尤其是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因新政策帶動的市場多頭走勢,使得不少建商在年末前不斷加碼推案以期獲得回報。

回顧六都的建照核發情形,無論是10月份的單月數據還是前十個月的總計,桃園市與台中市的增幅最為明顯。賴志昶分析,桃園的建照量大幅上升主要因為北部高房價引發的“脫北者”效應,推動了該地區相對親民的房價,使得開發商積極進駐各重劃區。桃園不僅吸引了北部的買家,同時也為開發商提供了豐富的可能性。

台中市則自疫情以來成為許多建商的熱爭之地,從西屯、南屯等核心區域到海線、南台中等周邊區域,都能看到知名開發商的開發計劃。台中市民享有的捷運便利,加上周邊的新開發計畫,持續吸引著各方資金和人才的流入,使得這裡的房市成為建商角逐的重點。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建照的增減反映了新案市場的供給狀況。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因為市場氛圍的轉變和新政策推動了投資者的買盤,這波推案熱潮漸進至蛋白區與蛋殼區。但在政府政策加強打房、限制貸款與開發期限等多重壓力下,開發商若資金不足就有可能陷入困境。因此,在選擇房地產投資時,消費者應該更加關注建商的信譽與品牌實力,尤其是在市場波動劇烈的環境中,莽撞的投資可能會帶來不可預期的風險。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