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公道三路與延平路口的行人庇護島,一直以來都成為地方民代們關注的焦點。此庇護島的設置原本是為了保障行人安全,然而,多位市議員及里長卻指出,這個設施的突兀設計,使得汽機車駕駛在通行時增加了傷害的風險。尤其在夜晚由於視線較差,駕駛人若不熟悉路況,極易因車速過快或是視線遮蔽而發生意外碰撞,造成了不必要的交通事故。
根據報導,最近再次發生的交通意外,引起了南勢里長郭文銘的強烈反彈。他在社交平台上發文表示,事故發生後的現場調查並未能促使交通管理部門及時響應當地民眾的建議。他不禁質疑,「難道必須要發生致命事故後,相關部門才會重視改善的必要性嗎?」這樣的情緒也彷彿代表著許多民眾的心聲,對於公共安全的憂慮不容小覷。
市議員楊玲宜隨後指出,早在事故發生之前,她和同事們就曾多次到現場進行會勘,並提出相關改進建議。她強調,庇護島位置的設計過於突出,特別是在夜間行駛時,左彎的汽車駕駛人的視線很容易被遮蔽,導致難以及時察覺該庇護島的存在。往往造成汽車撞上庇護島,或是無法避免的交通事故。
針對此問題,楊議員提議應該重新考量斑馬線與庇護島的配置,將其整體退縮,這樣才能有效避免駕駛人因過彎幅度過大而引發的意外。相對於急躁的交通狀況,這樣的設想無疑是對行人安全的一種保障。
同樣地,議員陳建名也對此問題表示關切,他指出,由於該路口的特殊地形,庇護島因A柱而遮擋了駕駛人的視線,加上之前的事故數據顯示,這裡的交通事故發生率極高,甚至有車輛曾經翻覆,令人擔憂。他希望市政府能夠更多地傾聽民眾的聲音,進而採取有效措施,以確保道路安全,保護市民的生命財產不受威脅。
針對目前的情況,新竹市交通處發表聲明提到,設置庇護島的初衷是為了保護行人,然而,在此路口的事故發生或許是由於駕駛人未能注意到庇護島或行駛速度過快所致。市府已經在該處設置了閃爍燈及軟桿,未來還會再增加更多的警示標示,以提醒駕駛人減速並注意行人動向,確保所有用路人的安全。
可以看出,行人安全問題的解決需要多方的合作與對話。而這一事件無疑突顯了在交通設施設計上,如何平衡行人與駕駛人的需求,還需更多的智慧與細心的思考。新竹市民期盼著,市政府能夠針對這些實際問題,給予更積極的回應與改進,以保障每一位市民的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