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桃園房產市場熱絡,引發契約爭議及監管行動

桃園房產市場熱絡,引發契約爭議及監管行動

分享:

在近年來桃園市的房產市場中,交易活動持續升溫,由於吸引了大量購屋者的關注,隨之而來的契約爭議也層出不窮。根據消費者保護官的統計,去年下半年有523件相關爭議案件,今年在8月至11月期間,消保官與地政局共同執行稽查,針對六個熱區內的20個預售屋建案進行檢查,最終發現其中5個案子不合格。尤其是一處案件更因為與購屋者簽訂的違法契約(俗稱紅單),被處以高達215萬元的罰款,引發業界的警覺。

消保官指出,去年啟動的聯合稽查令罰款金額驚人,總額達到2520萬元。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平均地權條例及相關法規的修訂,實施了分棟分戶的舉措,這使得某些建商及銷售公司在單一建案中發現160多戶的契約內容明顯違法,譬如不合理的退屋規定、訂金的沒收條款等,均遭到處罰,每件違規約可罰款15萬元。這些案件某些業者還試圖透過上訴方式抗辯,但最終均被確認須繳納罰款。

在最新的稽查中,消保官也強調了一點,即使某些建案的契約中未明文規定樣品屋僅供參考,但他們發現銷售現場卻存在廣告宣傳中含有將樣品屋模型描述為「僅供示意參考」的文字。根據消保官的說法,這類廣告及宣傳材料需符合契約內容,並已向所有相關建商和代銷業者發出函件,要求他們對不合規的條款限期改正,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此次針對預售屋建案的稽查涵蓋了桃園市的龜山、八德、中壢、大園及觀音等地,一共檢查了20個建案,檢查項目包括房屋標示、停車位規格、契約總價以及驗收條款等,共計320項檢查次數。最終顯示這些建案中有2個案子不符合規定,整體契約不合格率約0.6%。相關的建商將根據平均地權條例第81條之2第5項接受相應的罰處。

值得注意的是,215萬元的罰金主要是由於在聯合稽查中發現了建案使用的預約訂購單(紅單)在備註欄內所記載的內容不符合規定。這不僅包括違規向購屋者收取定金的做法,還牽涉到對買賣標的物及價格等事項的書面契約不當約定,因此這類問題最終可能導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為進一步減少這類事件的發生,法務局消費者保護室主任彭新澍呼籲所有建商在擬定契約時,應詳盡依循「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的規定,避免隱瞞重要資訊、誤導消費者。此外,建商的推案模型中不得保留更改模型的權利,這一點的堅持有助於提升市場的透明度,讓消費者可以更安心地做出購屋決策。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