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快報的報導中,前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揭示了他近期的目標,計劃在美國籌組一個專門聚焦於產業政策的智庫。這一決定源自於他對美國政策深遠影響的認識,並希望能借此影響全球科技及產業發展的趨勢。
劉德音坦言,自己在商業上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功,接下來想要利用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知識,推動更有意義的工作。他回到美國的同時,也懷著滿足的心情,因為他剛成為祖父,三個月大的孫子每天都在成長和變化,讓他感受到一種無法言喻的喜悅。
劉德音在柏克萊計劃成立的這個智庫,將專注於產業政策的研究。他觀察到,當前全球自由市場面臨分裂與自由經濟的退卻,因此每個國家都必須制定獨特的產業政策,尤其是美國。在美國的智庫中,很多是由政治人物參與,而缺乏真正產業背景的人士,這使得產業政策的制定往往難以充分考慮實際情況。
他指出,近幾年來,中國的產業政策對其他國家的影響愈加明顯。而隨著全球局勢的變化,台灣在產業政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這是他希望借鑑的經驗。劉德音認為,成立智庫能夠促進產業界和學界的合作,深入研究當前產業環境和政策的建議。
智庫的架構將包含兩個主要部分,一方面是學術研究,另一方面又強調政策制定。他期望通過對產業政策的深入訪察與討論,能夠提出具體的建議,為未來的產業發展貢獻力量。此外,劉德音表示,自己會持續觀察未來的發展,並在適當的時候與大家分享進一步的計畫。
至於美國目前的政策導向,特別是在川普的治理下,劉德音坦言自己並不完全了解,但他相信這對台灣半導體業的影響有限。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時常與美國的科技進步息息相關,台灣的成功同時也是美國在此領域成就的延伸。他最後呼籲,美國在壓制中國半導體進程的同時,也需要加速自身半導體技術的發展,以打造出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