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眷村近日迎來了重生的契機!作為全台唯一的農村型眷村,虎尾建國眷村的建國2村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投資八千多萬元的支持下,重新整建後首度開放給遊客參觀。修復後的村落展現出一幅如畫的美景,紅磚房屋、聳立的砲台水塔、參天古樹和被重新規劃的步道,無不散發著歷史的韻味與現代美學的結合,讓每一位造訪的遊客都陶醉其中,成為春節期間「走村」的首選之地。
虎尾建國眷村歷史悠久,見證了日本統治與民初的不同時期,這裡原是空軍眷村,但卻保留了農村聚落的特色與風貌。建國1村和建國2村之間僅相距不到一公里,然而因為2006年村落搬遷,這裡一度陷入荒廢與髒亂,成為治安死角。然而,如今的建國1村已完成修復並開放,而縣政府於前年獲得國土署7150萬元的補助,並自籌1327萬元投入建國2村的整建計畫,並在去年底完工,讓這片土地重新煥發生機。
在開放典禮上,雲林縣長張麗善親自帶領民眾探訪這片4公頃的新園區。這裡不僅展現了歷史的痕跡,例如傾圯的磚牆,更是藝術元素的完美融入,使整體環境重獲生機。參天的老榕樹用其巨大的氣根將一戶戶老眷舍串連起來,更與地標性的戰備水塔互相映襯。透過歷史的傳承,從軍事設施到社區活動中心,整個園區都充滿戰地的回憶與獨特的人文氣息。
張麗善表示,眷村的再造強調了創造和尊重其地域特色,特別是在虎尾眷村再造協會與地方文史團體的協助下,這裡的環境被重新清理,增添了人文場景與歷史文化的元素。水塔、活動中心、菜市場和林蔭大廳等特色建築物,通過藝術家的「保留廢墟美學」手法,重新喚起了眷村的集體記憶,賦予其新的生命。
城鄉處長林長造提到,建國2村的改造不僅注重藝術的植入,例如在活動中心使用壁畫和模型重塑眷村的生态與活力,水塔則是透過鋼構爬梯的設計變成探索的空間。菜市場以竹構的棚架象徵著戰機的飛行軌跡,林蔭大廳運用鋼構樓梯結合歷史遺構,曹宅則保留了安全的舊建築,整座眷村因此重焕生機,延續著眷村故事,成為居民生活與休閒的空間。
文觀處長陳璧君也表示,建國1村的整修已達六七成,吸引了不少年輕創業者與文創商家進駐,吸引遊客的參觀並刺激了當地的觀光商機。未來對於建國2村的建築群將展開詳細調研,同時與當地文史團體和居民進行溝通,以根據不同建築的文化資產強度展開有序的修復與活化,進一步成為文化觀光的亮點。近期更將舉行眷戶返鄉的活動,以找回過往美好的記憶。
這片再生的土地,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未來的希望,全新的虎尾建國眷村不僅讓人感受到濃厚的文化底蘊,更成為了當代藝術建築和社區重建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