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買預售屋遇坪數不足疑惑 網友心聲引發購屋族關注

買預售屋遇坪數不足疑惑 網友心聲引發購屋族關注

分享:

近年來,許多購屋族選擇投資預售屋以期獲得理想的居住環境和未來的資本增值。然而,最近一起關於實際坪數不足的事件,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一名女網友在Dcard平台上分享了她的困惑,因為她即將從建商那裡交屋,但經過專業驗屋公司丈量後,她發現房屋的實際坪數遠低於合約中標示的面積。

該網友在帖文中提到,她已簽訂合約,內容清晰指出若房屋實際坪數低於標示值的某個比例,建商有責任進行「找補」。然而,在驗屋時她了解到,這樣的保障似乎並不如預期可靠。她擔心建商可能會雇用所謂的「御用地政士」,隱瞞真實的坪數,這讓她對未來的居住計畫充滿了不安和疑惑。

隨著討論的深入,許多網友積極參與留言。其中,不少內行人提供了專業的見解,強調驗屋公司所測量的坪數是基於室內實際的面積,而合約上標示的坪數則是牆心到牆心的計算。在這種情況下,牆壁的施作厚度可能影響到實際使用空間,因此即使實際坪數略低,這也在購買合約的合理範圍之內。

另一位網友解釋道,依據法律規範,建商在取得使照後的建物,會由地政事務所進行初次測量,並核發相應的權狀。這意味著購屋者可以直接將權狀中的坪數與合約上的坪數進行比對,以確保不會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他進一步指出,過戶時也需依照使用執照上的內容,而不必過分擔心建商的地政士問題。

在眾多的留言中,許多網友都提醒購屋者必須謹慎選擇驗屋公司,並仔細查看合約細節以保障自身權益。他們一致認為,面對這類購屋的挑戰,提升自身的法律知識與了解房產市場的運作流程,是每位購房者的重要環節。

愈來愈多的網友開始意識到,這不僅是一場購房的交易,更是保障未來居住品質與生活安定的關鍵決策。購屋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影響到最終的居住體驗,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驗屋、期房坪數以及法律文件展開深入探索。

在這樣的背景下,這起事件不僅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也讓更多的人開始重視購房過程中的細節確認與相關資源的尋找,確保自身權益在法律框架中得到尊重和保障。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