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中大甲的鎮瀾宮,經歷了三年的重修工程,終於在近期完工落成,慶祝活動也隨之展開,為期九天的「甲辰年重修慶成祈安七朝清醮」大典,吸引了眾多民眾前來參與。其中,今日在大甲體育場舉辦的普渡儀式,尤以其特色「看桌」受到熱烈關注,猶如一場民間工藝的精彩展覽。
鎮瀾宮的歷史悠久,至今已有290多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廟宇面臨了多處漏水的問題,廟頂屋瓦及剪黏玻璃的安全疑慮也逐漸浮現。因此,在民國111年,鎮瀾宮開始進行重修,修復了廟內精美的彩繪,重建了金爐等設施。工藝大師陳三火擔任屋頂剪黏的施作,讓鎮瀾宮的光彩再次煥發。今天的重修慶典,不僅象徵著廟宇的復甦,更是信徒心靈的一次洗滌。
在慶典的普渡開香儀式上,鎮瀾宮的董事長顏清標發表了感人的致詞。他表示,透過這次清醮典禮,期望能將所有壞運都帶走,將平安與祥和的好運留在台灣,讓大家共享國泰民安的美好。台中的市長盧秀燕也特地出席,與民眾共同見證這一重要的慶典。
在這次普渡中,特色的「看桌」吸引了眾多民眾駐足觀賞。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系副教授林茂賢對此進行了介紹,指出建醮在道教中是一項無比神聖且隆重的祭典,尤其不輕易舉辦,或許一生人中只有一次的機會。建醮有固定式與非固定式之分,像是埔里每隔12年便舉辦一次的祈安清醮,而非固定式則是因為廟宇重修或新廟落成而舉辦。
此次鎮瀾宮的清醮,正是因為屋頂重修完成,方才舉辦這樣的盛典。普渡中的「看牲」與「看桌」皆富有傳統特色,「看牲」是以肉類製作成的藝術造型,而「看桌」則是捏麵人,以精緻的造型讓好兄弟與老大公有著享用和觀賞的雙重樂趣。這場普渡典禮中的看桌展現了豐富的創意,一隻隻烤鴨與各式人偶構成了生動的情景,還有老翁釣魚的場面、飛龍出沒的奇妙畫面,令人目不暇接。
民眾在參與這次普渡典禮時,不僅是對神祇的祭拜,同時也像是在欣賞一場民間工藝的盛宴。林茂賢指出,這些祭品在完成祭拜後可以食用,有著獨特的文化意義,代表著與神明的親密互動。
隨著鎮瀾宮的重修完成,這個傳承了數百年的宗教文化,正一步步走向更加璀璨的未來,讓每位參與者都能感受其中的厚重歷史和靈與肉的深刻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