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顯示技術的進步,韓國三星電子在2023年大膽推出了一款以89吋起跳的大螢幕次世代Micro LED電視,該螢幕由49塊高度整合的模組無縫拼接而成,每塊模組上更擁有超過51萬片微型發光二極體(Micro LED)晶片,顯示出高亮度和高色彩對比度的驚人效果,并且提供接近裸視3D的成像體驗。此款電視在高端顯示器市場中被冠以「終極顯示器」之名,與此同時,其背後的製造供應商——台灣錼創科技(PlayNitride Inc.)更是值得關注的重要角色。
錼創科技成立以來便在Micro LED領域奠定了堅固的基礎,是全球第一家實現量產的Micro LED晶片廠商,並在台灣股市創新板上市,其成功背後不僅有三星的支持,三星更是其最大股東,其他如友達光電、晶元光電與光寶科技等知名顯示器廠商也對其投資,這些都彰顯了錼創在Micro LED市場中的領導地位。
然而,踏上這全新賽道的錼創科技卻不乏挑戰。儘管Micro LED技術的前景引人矚目,實際的市場接受度卻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高昂的價格往往使得消費者卻步,正如三星推出的Micro LED電視,其幾百萬台幣的售價常讓潛在客戶感到遙不可及。錼創的董事長李允立指出,Micro LED有類似於積體電路「摩爾定律」的特性,預測未來每年可以實現約30%的降價,2030年一台價值10萬美金的顯示器,有望下降至1萬美金。這樣的預期無疑為Micro LED市場帶來了一絲光明。
在技術方面,Micro LED的微型化程度達到50μm以下,這個尺寸比人類一根頭髮的直徑還要細微,這不僅帶來了更好的彎曲和延展性,還使其能夠適應多樣化的曲面面板設計。儘管如此,將數百萬顆微米級的LED晶片精準地定位到電路板上,確保大規模生產的良率,仍然是一項重大的技術挑戰。顯示技術顧問機構DSCC的資深研究總監劉景民指出,實驗室能夠達到的成果,與真正量產之間仍存在明顯差距,因此未來在提升生產良率和效率上仍需付出更多努力。
自2019年以來,錼創建立了第一條Micro LED量產線,雖然從未盈利,但2024年預計將實現盈餘,全年營收目標達到17.68億元,創歷史新高。李允立表示,雖然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公司在轉虧為盈的過程中並未特別慶祝,反而選擇在中華隊奪下世界棒球12強賽冠軍時慶祝,顯示出對於業務發展的審慎態度。至於取得盈利的關鍵因素,錼創的營運長陳銘章指向了三個方面:訂單量增加、產線良率的提升以及研發費用的精準化。
隨著市場需求逐步提升,錼創也開始探索新的營收來源,包括COC(chip on carrier)產品的技術輸出,以及巨量轉移設備的銷售。公司預期將在不久的將來推出更多消費者可以接受的Micro LED應用,並表示智慧手錶和AR眼鏡等新型產品正在迅速崛起。
隨著錼創的盈利成為市場信心的指標,整個Micro LED產業供應鏈也開始產生變化,觀望已久的潛在客戶紛紛表達了合作的意願。李允立指出,隨著企業開始轉盈,市場對於Micro LED的期望也逐漸升高,供應鏈的媒合與合作將可能成為業界的新趨勢。
在全球製造環境變遷之下,錼創科技也在考慮海外擴展的計畫,針對地緣政治帶來的影響,李允立計劃在中國及中國以外的地區設立新廠,以積極應對市場變化。隨著Micro LED市場的持續發展,錼創科技將在未來的戰局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持續引領這一新興技術進入更廣泛的應用領域。